吴岳良:追寻宇宙起源的“太极计划”掌门人|天下英才

2017-06-04    中国之声


 
有一种人

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

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

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


“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第二十六篇吴岳良:追寻宇宙起源的“太极计划”掌门人


点击音频,听更多精彩!

快问快答

记者:社会上有一种质疑,觉得有一些高校老师把研究生当成免费劳动力,您怎么看?

吴岳良:这个很不好,我进研究所的时候,那些老师就强调绝不能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你必须要吃苦,必须要训练自己,因为老师的作用是尽快地把你放到前沿去。


*记者:您觉得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吴岳良:最重要一点这个学生要有兴趣,要主动学习,不断地问问题。


*记者:您觉得理论物理、包括其他理论科学的研究凭什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个领域来?

吴岳良:还是需要有的人确实感兴趣,你有兴趣的时候你就不怕苦,并且你还愿意奉献做这个研究。

吴岳良院士

5月末,在万里晴空的北京雁栖湖畔,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首次在中国召开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国际会议”将全球引力波物理学领域的顶尖学者们集聚至此,吴岳良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国科大副校长,身材高大、举止儒雅的吴岳良把他对引力波探测的前沿思索带到了会上,也带到记者的话筒前。


记者:举办这样一个会议,我们想要达到一个目标或者是开这个会的意义在哪里?


吴岳良:一方面把我们的“太极”计划让国际上了解,包括我们的进展。另一方面也是交流,在交流当中,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了,这个是没有保密的。


科学家说,“引力波把黑洞并合的交响曲带给地球,物理学家设计出仪器来寻找那些波,倾听他们的音乐。”引力波简言之是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去观察遥远的宇宙的现象,发现暗物质、时空穿梭等等才有可能实现。


(“空间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院士)


2016年初,美国科研人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双黑洞合并事件的引力波,拼上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同年,中国科学院也对外披露了我国引力波空间探测计划——“太极计划”。根据该计划,我国2030年左右将发射三颗卫星组成的引力波探测星组,用激光干涉方法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测。


记者: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再过几年时间,目标也是达到像LIGO观测到的那个(水平)?


吴岳良:必须的,我们还是想,超过它是最好的。不同波段代表不同的物理、不同的天体现象,所以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那一部分,那我们可以放在那个波段灵敏度更高一点,探测到的物理好一点,这个依赖于我们研究的时候把这一部分一起研究,除了仪器我们还做物理研究。


尽管目标是要超越,但不同科学机构间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发展趋势。吴岳良说,LIGO的探测结果给了中国科学家信心,因而才诞生了中国科学家自主发起的“太极计划”,这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


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太极”呢?因为“太极”也是研究宇宙起源有关的,在过去我们道家的哲学里边。同时引力波不管是中子星的还是黑洞的它都是要并合,产生加速运动才能产生引力波。所以“太极”的符号跟两个黑洞的并合形象有点类似,所以比较形象化。最后大家一致就觉得这个名字还不错。


双黑洞合并(来源于LIGO网站 https://www.ligo.caltech.edu/gallery


探索引力波并不是吴岳良遇到最大的挑战,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被称为“超越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量子场论。1996年12月,他放弃了美国多所大学以高薪提供的职位,毅然回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一钻研就是近二十年。


记者:那两年压力大你有没有怀疑过要坚持下来,朝着这个方向走呢?


吴岳良:这个倒是没有怀疑。这个问题是整个理论物理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大家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理论。


谁能想到,如今聊起宇宙起源关不上话匣子的物理学家,昔日竟是顽皮好动的性格。出生在江苏宜兴太华的吴岳良,童年和山里的孩子一样,转铁环,打水枪,掏鸟窝。但不同的是,他爱搞小发明,曾经把家里唯一的闹钟装了拆,拆了装。


吴岳良:我假期的时候,跟父亲学习怎么修理机器。帮助修抽水机、电动机。我记得那个时候跟着父亲把一个抽水机里边的发动机全拆了,然后再装起来。


记者:您走上物理研究道路之后,我们国家就少了一位优秀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


吴岳良:对,农村少了一个技术员。



小时候的吴岳良,什么事情都喜欢问为什么。四五岁时,他问母亲:“时间是谁确定的,年初一有没有人会记错呢?”初中时,他问物理老师:“时间的起源在哪里?时间有没有尽头?”或许正是童年对时间的那份最朴素的好奇和思考,成了他日后探索宇宙天体演变的起点。而老师周光召先生在招录理论物理研究生时给吴岳良出的三道考题,更是让他记了一辈子,如今还会时时想起,问问自己的学生。


吴岳良:第一个当然问你有没有兴趣,我说我报这个肯定有兴趣。第二个问题就是怕不怕吃苦,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更容易回答。原来从农村来的,吃苦肯定没有问题。最后问的就是你有没有奉献精神。理论物理是要坐冷板凳,要吃苦。


记者:您当时怎么说的?


吴岳良:当时我说这个我也能做到。


记者:您当时能想到后面有多枯燥吗?


吴岳良:当时没想到,只是我想到我能吃苦,就觉得没有问题。不光吃苦你还要有奉献精神。


记者:今天您对奉献精神的理解是什么?


吴岳良:我记得我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在北京听到很多传说,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卖鸡蛋的和小商小贩收入还不低呢。但是科学家们收入比他们低多了。我当时理解就是,奉献你就不要在意这些东西了。



策划编审:高岩、樊新征

记者:王楷

微信编辑:武司宇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临近高考,这些贴心备考指南送给你

上一篇: 没有高考,我可能是个木匠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