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榆林蓝”,榆林首次向治污不力县区颁发流动黑牌!

2018-12-13    榆林日报


    
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关注我们

阳光灿烂、碧空如洗、白云飘荡……这美得醉人的天空,是陕北之北独有的“榆林蓝”。



     “榆林城区的空气真是变得越来越好了!我想告诉更多的人,榆林变了,变得如此魅力无穷、如此美丽动人。”11月24日,在东沙生态公园游玩的白引卫久久仰望着天空,仿若找回了童年的记忆。他还不禁拿出手机拍了几张“榆林靓照”并晒到朋友圈。


让百姓共享绿水青山,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的头等民生大事。今年以来,我市上下面对极其严峻的环境形势,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督察整改为抓手,围绕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场保卫战”,加大监管力度,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发展与生态互动、生态与经济双赢。



树牢底线思维——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坚持生态立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榆林,决不能以污染为代价;美榆林,也必须与绿色同行。今年8月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榆林生态文明建设正处在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高度富集与生态十分脆弱这一市情实际,从战略的高度聘请顶级专家团队,开展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从理论、路径等方面破解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塌陷、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突出环境问题,共形成“1+6”研究成果并已投入实践应用。同时充分借鉴国内外前沿、高端科技和先进经验,把战略研究成果转变为可落地的项目,变成资源开发项目准入、工矿企业“三废”治理、生态环境补偿等重大问题长效管控机制,宏观指导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按照“多规合一”试点要求,我市还严守资源环境底线,在全省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此后又通过优化调整,全市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达到1.12万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6%;将城建、国土、环保等规划进行叠加融合,解决了规划数量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衔接协调等突出问题,建立了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同时,我市也一直致力于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步伐。去年以来,全市累计退出电石、铁合金落后产能5.36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80万吨,淘汰“地条钢”产能57.6万吨。


宁肯伤筋动骨——

全力决胜绿水青山攻坚战


生态环境保护是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近年来,我市坚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领域优先工作,扎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其间,全市上下以铁腕治污、治必见效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动真碰硬、集中攻坚,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了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坚决守住“榆林蓝”,我市先后制定出台“治污降尘·保卫蓝天”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工作方案,紧盯“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关键环节,对症下药,持续发力。2016年以来,累计关闭火电、兰炭等行业落后企业4家,淘汰小火电机组5台,拆改燃煤锅炉113台,治理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14家,实施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302家,淘汰高污染黄标车、老旧车16967辆,城区禁煤范围由55平方公里扩大至255平方公里,榆林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特别是PM2.5连续两年是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地市。



打出治污“组合拳”,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力治理水污染。我市通过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河长制体系,立体开展全流域综合整治,累计治理排污口52个,消除黑臭水体28.4公里,增设水质监测断面20个。今年5月,榆溪河刘官寨和鱼河断面水质提升至Ⅲ类,好转程度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了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并选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启动修复治理试点。截至目前,已形成每年70万立方米的处置规模,累计处置油气开采废弃物100万立方米,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油气开采环境污染特别是土壤污染难题。



生态环境保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我市坚持整改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先后研究制定了《榆林市铁腕治污“14+3”攻坚行动方案》等多项重要制度文件,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为依法治污、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全面创新督办方式,针对“铁腕治污14+3攻坚行动”实行“流动黑牌”工作机制,在10月11日召开的第三季度工贸经济运行和工业安全环保一体化点评会上,对环保工作整体排名最后一位的县市区和“铁腕治污十四项攻坚行动” 排名最后一位的牵头部门分别颁发了流动黑牌,这在榆林尚属首次。


记者 张三林

本期编辑 郝丽娜

注:本文转载自榆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1000个名额!“爱眼工程项目”将为榆林眼病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

上一篇: 共享汽车来榆林,群众有哪些担忧?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