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知行:电视产业的隐身英雄 | 天下英才

2017-06-02    中国之声



有一种人

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

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

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


“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第二十五篇杨知行:电视产业的隐身英雄


点击音频,听更多精彩!


杨知行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咱们拿的这个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您觉得还需要这样的肯定吗?


杨知行:荣誉不是靠一个奖来肯定的,这个奖只是说社会承认我们的工作,只是说明这个问题。


记者:您这十七年时间少赚了几千万,可以这么说吗?


杨知行:说实在的,我在科研上从来不以赚钱为目的。


记者:科学家不应该做乙方,应该做自己的甲方才能做好科研?


杨知行:科研要有一定的自主性,而不是跟着钱走。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有一点淡化这个钱的概念来做研究,才能做出真正国际领先的成果。


DTMB,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两个深奥名词和它们代表的技术,存在于千家万户数亿台电视机中。技术背后的人,是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杨知行。


记者:您主导的技术叫DTMB,这个技术是咱们日常看电视的时候都会接触到的技术吗?


杨知行:这个只有我们制定的一个标准是广电总局规定要覆盖到所有的全民、公共服务。地面电视无论在什么条件它都不收费,是国家的一个安全保障。万一国家要是出现地震、自然灾害、战争,要靠这个广播渠道来联系中央和老百姓。


记者:我们再说得通俗一点,比如说我买了个电视,有一根电视线,我直接接上,在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的情况下,能收到的电视台就是咱们这个标准所约束的范围?


杨知行:是。现在大城市里面基本上看的都是有线电视,很少人去看地面电视,什么人去看?农民工,不交电视费的这种人,也有一些这样的用户。


如果将中国彩电的发展史拍成电影,外行会看到,1994年起TCL和创维两大巨头崛起,中国彩电业迎来模拟电视时代最辉煌的五年;内行则会看到,1996年,美国宣布HDTV数字电视节目正式广播,数字电视由此在欧洲、美国、日本如火如荼开展,而中国,连最基本的技术标准问题都没有解决。1999年,杨知行的研究起步。


记者: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当时咱们国家压根就没有去考虑做这件事情,比如说我们采用的是美国或者欧洲的标准,那跟现在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呢?


杨知行:这个前提几乎不存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就变成了世界上电视产业的第一大国,我们国家电视保有量和生产量都是世界第一的。这么一个庞大的产业,可是这个产业不盈利,因为他只赚到了打工仔、打工妹的钱。大量的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在国外手里,要交专利费。由于技术费用的消耗,我们国家彩电产业很发达,但是没有赚到利润。


在杨知行看来,地面数字电视的国家标准曾有许多种可能,但其诞生是必然的。站在民族产业的存亡前,他是挺身而出的黑马。从1999年到2001年,杨知行的技术方案基本定型,更长的时间,被用来融合和试验。


杨知行:几个方案互相争执不下,我们大概从2003年一直到2006年就在做这项工作,怎么把这个几个方案融合成中国标准出台。花了三年时间,最后出台了一个融合的方案。


记者:是以咱们清华方案为主的吗?


杨知行:对,清华方案为主,融合了其他方案的优点。所以那个时候学校就说你这个芯片能做出来吗?于是我们要重新去做这个芯片。学校当时借给我800万块钱,限我们八个多月,要拿出芯片来,把我们逼得很够呛。


杨知行反复说,自己只是一介科学家,科学家只做技术、不做产品。但与此同时,按照规划,2005年中国将大范围开播数字电视节目,2008年将用数字电视转播北京奥运会。国家任务当前,半个指甲盖大的芯片被赋予额外的意义。八个月期限内,杨知行团队研制的芯片最终成形,国标应声落地。2006年,国家标准委颁布GB20600-2006, DTMB成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此,将DTMB推广为国际标准,成为杨知行首要任务。


记者:现在咱们推广到多少个国家?


杨知行:目前加上中国14个国家。这个标准覆盖这14个国家,大概有接近20亿人口。


记者:咱们这个地面电视(标准)落地时是什么样的硬件跟它配套的?


杨知行:这就是我推标准的意义。国家掏钱把它做覆盖,做完了以后你的效益呢?我的效益不体现在我身上,我不赚钱。那些做电视机的厂虽然没有参与这个事,但利益是他们的。他们买电视机,买机顶盒,用中国标准必须买中国标准的接收机,别的厂商要做我们就给人家收专利费,通过专利费,也造成民族产业和国外产业一个成本的差距。


今年1月,凭借“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杨知行科研团队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七年做一件事,在科技成果转化率一向不低的通信业,杨知行错过太多“短平快”赚钱的机会。2016年,全球电视总制造量超过2亿5千万台,其中,中国生产的电视全球占比超过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技术无声,数字自会说话。







策划编审:高岩、樊新征

记者:沈静文

微信编辑:张天健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奔着大国工匠去的黄实现|那年我高考 逆天的中国高铁没有他造的这个东西可不行|那年我高考 蛟龙号为何差点叫了“采薇号”?|那年我高考

上一篇: 深思|一封关于刘胡兰的家长来信及回复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