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传统文化名义的“女德”教育,叫停OR继续?

2017-05-25    中国之声



最近有两部热门影视剧引起人们对于女性权利的关注。


第一部是来自印度的《摔跤吧,爸爸》,这部励志影片的火爆让父权和女权,社会和女性的关系成为热门话题。如果说在观照印度的国情后,我们对中国女性的崛起还是有自信的。



那么回到国产电视剧《欢乐颂》中,我们又该关起门来重新思考,中国女性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自由吗?



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


在《欢乐颂》中,邱莹莹的小男朋友应勤将邱莹莹和前男友的性行为上升到了“人生污点”“不自爱”的高度,而邱莹莹也因此非常自责,认为自己是犯了错误。



尽管持有这种观念的应勤在网络受到近乎一边倒的指责,但这并不代表持有这种观念的只是少数人,而是有许多人没有机会或者并不愿意发出反对的声音。


恰好不久前一位网友在微博爆料,在江西九江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上,主讲人丁璇提倡“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



有网友挖出了丁璇之前的“女德”讲座,结果令人吃惊,她的言论让人仿佛回到愚昧的封建时期。例如“男人谈大事,女人不能插嘴”,“女性被人强奸属于辱没自家祖先”,“受家暴了一定要忍,因为挨揍的人,身体好,不容易得病”,等等。这些观念提倡女性放弃自己的权利,回归缩手缩脚的困顿境地。但是仍有多家企事业单位、学校邀请她去开讲座,包括河南开封妇联、开封市第二十一中学等。



甚至是在更为开放、包容的一线城市,也有人公然提倡这种观念。上海市家喻户晓的名牌电视栏目《新老娘舅》和《一呼柏应》的嘉宾主持柏万青就曾在电视节目中告诫所有生活在上海的未婚女青年要自尊自爱、不要过度放纵,强调:“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贵重的陪嫁!”



近些年来,从全国各地争相炒作本地的第一起“贞操权案”到“婚前守贞教育”进入学校课堂,从医院“处女膜修补”的风行到 “贞操是最好的陪嫁”的倡导和讨论,都显示出了贞操文化累积之深厚。



“女德”被视作封建社会遗毒?

与这种贞操文化相匹配的就是“女德”。


致力于传播这种“女德”思想的并非丁璇一人,2014年媒体就曝光了广东东莞的一家蒙正国学馆的女德班,该女德班的精髓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


女德班的所谓“讲师”,是一位五十岁的河南农村妇女,她宣称夫妻生活不顺从的女人,容易得子宫肌瘤、子宫癌、股骨头坏死:“过去女人为啥不得这些病?——顺从。过去女人白天被打了,晚上都顺从。”这些听起来十分可笑愚昧的言论,竟然受到其学员的热烈追捧。



而这类“女德班”一度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且一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这些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把封建的糟粕改头换面端了出来。


“女德”的说辞一点都不新鲜,实际上从先秦时期这种封建观念就已经成熟,儒家经典首先提出了隔绝男女和性别回避,并提出女性的“三从”教条,《周礼》提出妇女的“四德”标准,《周易》提出妇女要“从一而终”。女性的权利开始受到限制。


到汉代,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中“夫为妻纲”就把夫妻关系变成了丈夫统治妻子的统治关系。


北宋时期,理学家在全社会提倡“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官方、民间的“女德教科书”也是层出不穷。


封建社会的女性受到了长达两千多年残酷的待遇,各种男女不平等现象被奉为“冠冕堂皇”的礼教律法。“三从四德”等封建道德牢牢束缚着女性,使其自觉地埋没自我。


五四运动之后,女性地位才终于出现变化。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使原本不平等的局面发生改变。建国后,女性的各项基本权利以法律形式被承认,地位发生了质变。


权利虽然实现了平等,传统的观念却依然难以改变。女性在家庭、社会中仍然会屡屡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中国女性的境况并不乐观

另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是,中国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似乎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改善。


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是一份展示男女间在经济地位、学习机会、政治参与及卫生福利四个范畴中的差距的报告,由经界经济论坛发布,首次报告于2006年在瑞士发表,其后每年发表一次。


在2012年和2013 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国排名第69位。

到2014年,这个排名下滑至第87位。

2015年排名仍在下滑,跌至91位。

在《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中国的排名创11年来新低,在144个国家中排名第99位。


短短3年,排名下降30位,新生儿性别比全球倒数第一。尴尬的是,一向因为性别歧视被我们嘲讽的印度今年的排名却在第87位……可见我国女性的权利和社会地位并没有非常乐观。


女性开始崛起时,少数固守着男尊女卑思想、惧怕女性人生出彩的人,希望有一种理论说教,能够诱迫女性回到以前的轨道,继续做没有自我、任人摆布的附庸,是非常可笑且可恶的。



继承传统需考虑时代背景

以“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贞操观”为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的封建女教和女德,其存在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一方面体现了农耕文明社会家庭劳动分工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男权中心主义和巩固封建统治。不仅剥夺了妇女应有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而且将女子束缚在家庭生活的狭小天地中。


当今社会女性可以依靠知识信息生存,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同样可以出类拔萃。而且和谐的性别关系并不是要以一方为主,另一方为辅,应该是两性之间的平等和谐的互动。




编辑:胡睿

微信编辑:张天健

资料来源:长江日报、南方周末、东方网、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中华传统女德的历史建构与当代审视》

《人权视角下的贞操文化批判》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王泽山:硝烟中走出的“三冠王”院士 |天下英才

上一篇: 【原声】外交部回应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演讲:应做负责任表态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