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缘何亲赐榆林两守孤城,千秋忠勇?

2017-12-08    看榆林


曾与三五好友谈榆林:在陕西,榆林是个颇为尴尬的存在。旅游资源丰富却鲜为人知——历史文化名城,人们却只觉得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殊不知榆林也有“小北京”之称;革命遗址繁多,人们却只认为延安是“红色革命圣地”,殊不知榆林也是中央转战陕北的重要地点;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却只看到沿海城市的高楼大厦,殊不知榆林也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或许人们对榆林了解尚浅,但对其他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说到历史文化名城,“塞上江南”、“驼城”、“塞上明珠”等等,榆林有太多的别名和称呼,大多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风景,这些风景固然有独到之处,但论起独一无二,当属榆林的气节。榆林不是中国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但它却是唯一一个因为风骨和气节被当朝赞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康熙皇帝亲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

既然是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历史自然十分久远。从夏商时期到现今的发展,在网上都可以搜到相关资料,小编在这里也不想再一一重复。生活榆林多年,总是路过青灰色的城墙,只知道这是古时候建立的防御措施,却从未在意过属于这些城墙的故事。聆听往事,追寻历史?不!只是,生活的这座城市有些故事需要倾听和了解。

数千年的时光并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总之,若是说榆林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由来、三拓榆阳都是古城发展的记录和见证,那么,“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就是对榆林精神的完美诠释。关于“两守孤城,千秋忠勇”的来源,自然也不是胡编乱造的谣言,这其中有着真实的历史来源,这也是榆林被赐予这八字的依仗。这赞誉,与四场在榆林的战役有关。

话说崇祯16年,也就是1643年,闯王李自成起义军攻破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回米脂祭祖,未能成功招降榆林,于是派出李过、刘芳亮率10万大军挥师北上,势如破竹,直逼榆林城下,击溃援军,让人诧异的是,守城将士誓不投降,激战7昼夜,起义军又在南城墙挖地洞轰破城池,双方又展开巷战,12天全城陷落。城中官民战死者甚多,守城将领受俘后因拒降而被杀。

就在一年后,大顺守将高一功迎战8万清兵失利,榆林陷入清王朝之手。康熙14年即1675年,定边、怀远(今横山)守将起事叛乱,接连攻克定、靖、怀、绥、米、神、府各州县,最后只剩榆林坚守不陷。看到如今坚守城池三个月的榆林将士,又想到明末榆林守城将士的英勇,康熙帝身怀感触,于是特地赏赐八字“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后来还在城南榆阳桥边的御碑亭内刻石立碑(现已被毁)。还有一个说法是说康熙帝外出私访,半夜来到榆林城,这时城门已关。两个守门的士卒忠于职守,说道:“皇家城门,怎比你家大门,就是皇帝老子来了,今夜也不能开门。”康熙帝虽然不能进入城门,却因为守城士兵的坚持而龙心大悦,所以给守城士卒题写了这八字。

榆林战役

无独有偶,在解放战争时期,榆林也经历了两场战役。第一次是在194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发动了第一次榆林战役。8月6日,解放军在榆林外围发起攻击,经过六个昼夜的艰苦攻坚战斗,仍未能将榆林城攻下,后因伤亡过大,才于19日晚从榆林撤兵。后来1947年10月27日至11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第二次榆林战役。在围城打援中,击毙、重伤国民党军队数千人,还是没能攻占榆林城。最后,还是在1949年的6月1日,驻榆林的国民党部队举行起义,才和平解放了榆林

四场战役,榆林将士英勇守城的行为向世界展现了何为风骨、何为气节。在和平年代,也许社会不再需要战争来展现一座城市的重要,但是有些精神不应该被遗忘和抛弃,如今的榆林城,依旧斐然。在这里,雄伟气势至今尚存,如果说青灰色的古城墙是大历史事件的见证,那么走进古城,在纵横变错的长街短巷,踏着青砖,所见的古朴瓦房,僻静的四合院落,足以让每个到来的人在惊讶中领略到传承数百年的文化精髓和内涵。

“两守孤城,千秋忠勇”,随时光流逝的是或繁华、或烽火的历史时代,流传的是古城彰显的忠勇之魂和生命之歌。金戈铁马已是过去,忠勇之魂仍广为流传,感谢曾经横枪立马的将士赋予古城的不灭灵魂!


注:本文转载自看榆林,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说这些话 !(惊醒)

上一篇: 微博做推荐,粉丝作用渐失;今日头条转头做粉丝计划;微信会取消订阅吗?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