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平:教育应该是温暖的 | 天下英才

2017-05-23    中国之声


有一种人

他们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他们是文明进步的领跑者,是开拓创新的实践者;

他们以知识的力量承载着国家前行的希望。

他们就是中国知识分子。


“广开进贤之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天下英才》,讲述当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与担当。


第二十篇《万平:教育应该是温暖的



点击音频,听详情



记者:当老师是您小时候的愿望吗?

万平:不是,我本来是特别想当作家。

记者:对于老师,我们有很多的比喻,园丁,蜡烛,您最喜欢哪一种?

万平:我觉得我们是一棵大树,好好地去生长,让学生在你这棵大树下好乘凉。

记者:对老师,很多人立刻会想到传道、授业、解惑,您如何对老师下定义?

万平:作为小学老师,我希望她是孩子学习生命向善、向前、向上的陪伴者、引领者、指导者,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要慈悲,智慧。


18岁师范一毕业,万平就站在了三尺讲台,36年,初心不改。


万平: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致于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记者:这是您18岁时候的一种愿望,美好的愿望。

万平:初心。

记者:18岁老师又不是您的梦想,本来是作家,为什么一到这个工作岗位上您就对老师的职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万平:是因为我们校长说写写你们想作为什么样的老师,我就想我不能抄,我想想我就写一个吧,就写了这句话。我记得是我调工作的时候他拿出这张纸,他说你这孩子心特别大,你在哪儿都是好的老师。



大队辅导员、音乐老师、再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班主任,万平在小学教育一线兜兜转转、不曾停歇,收获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中小学班主任、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等一大摞的荣誉。可面对采访机,她愿意说起的,不是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耀,不是被各地邀请讲座的自豪,而是36年来忘不了的那些跌跌撞撞。


那个小孩叫小川,写完作文后就说万老师您再给我看看,我就说你给搁窗台上。十五天以后,小川爸爸来了,特别客气地跟我说话,我说您找我什么事?他就说了一句话:万老师,您看见我们小川的作文本没有?我就突然想起来,我把这孩子忘了。我带着他到窗台那里一看,一层土啊,我就赶紧说对不起。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忽略了一个孩子。


之后,万平为孩子们创办了班级刊物《小木桥》,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记录下来,上百万字,几百个孩子,每一个都没有错过;10年前,她在北京市最早开通班级博客,每个孩子都有一席之地;如今有了微信,班里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都被她一一记录下来。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与学生互动,她说,不能再忽略任何一个孩子。



记者:当你发现你们自己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你会通过很多种方式把这个错误补上。

万平:包括我隔一段时间要默一次孩子的名单。

记者:因为生怕错过。

万平:这个其实是老师应该做的,你可以说你因为很忙你忽略,理解你,但是你别忘了,你对这个孩子是百分百的。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在万平看来,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孩子因而进步,因而转变,因而获得成长的力量。可是做来又谈何容易?譬如有个学习收拾书包就花费了28周的孩子,一度让万平甚至想离开讲台。



万平:他的书包里就是乱七八糟的,然后你让他收拾书包,他给你发脾气,把那书包里的东西掉一地,他再往里一塞。我带着他,课余的时间,从2个小时40分钟我们经过28周的练习,他最后能在40秒之内收拾好了;还不会说话,你教他说话,就从a、o、e做起,最后他也能说话了;然后他写日记,发言,不能站在队里做操进到队里去。


记者:整个的过程曾经有崩溃的时候吗?


万平:就有,有一个词叫燃尽,纸点燃后就剩纸边了,就快死灰一样了,你怎么都不行,他还不行,就是黑洞,没有亮。


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还是找不到一点亮,那是一段万般煎熬的日子。偶然的机会,万平看到了居里夫人的纪录片。


万平:5677次,三年零九个月,而那零点一克的镭多长?咱们的圆珠笔头没用的时候会有一点小蜡,就那点,我从那儿以后,我告诉万平,我说你不要肤浅,你不要浅薄,所有的急功近利都源于贪拙,肤浅与浅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镭的光芒,但是你要敢于5677次的去实验,所以小侯那时候算什么。


听到他发出比较清晰的声音,第一次当着全班发言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眼泪哗哗地流。那个是我第一次知道你穿过黑洞,穿过隧道,能见到光亮。



很多学生都记得万老师夏天给每人买个绿舌头的冰棍,记得六一儿童节万老师写给每个人的信,当然更记得万老师总像变戏法似的掏出来的美味巧克力。


很多学生,也将万平始终记挂在心底。那个她最早教过的刘亚卓,在北京办婚礼一定要请万平证婚;还有那个叫孙毅的,召集同学聚会,打电话给万平,不叫老师,非称呼娘:我们工作了,就想和您一起吃顿饭。



下午放学时间,万平跟在孩子们的身后往前走,一会儿摸着某个孩子的头嘱咐两句,转身又搂着另一个孩子的肩头悄声说句什么,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挥手,她在校门口的台阶前站定,笑吟吟地和孩子们说再见。夕阳斜照,橘黄色的光洒在她的身上。



想起她在《教育是温暖的》那本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如果要将老师这份工作比作什么的话,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更像一名农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自己的讲台,如同农人的一亩三分田。只是,这个一亩三分田的耕作不用锄头,不用犁头,而是眼睛对着眼睛,心灵对着心灵。


教育,应该是温暖的。




策划编审:高岩、樊新征

央广记者:冯会玲

微信编辑:张天健、王茜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说服贫困户接受新思维、新方式是个“技术活”|砥砺奋进的五年

上一篇: 恐怖袭击又来?英国曼彻斯特室内体育场爆炸致死19人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