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原创音乐剧《余子俊》 艺术精品“榆林造”

2017-09-16    榆林日报


 
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关注我们!


      新颖的艺术形式、华丽的舞台效果、熟悉的边墙遗存、传奇的人物故事,大型原创音乐剧《余子俊》的上演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这部由国内顶尖团队编排执导,极具榆林文化特色,被业内人士高度评价为“中国水平”的“榆林造”大剧是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启幕的开幕剧,更是榆林市参评文华奖剧目中的拳头产品。



      我市在此次八艺节上总共确定了5部参评剧目参赛。榆林市筹委会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高水平、有质量、好名次”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在精品剧目创作排演上“拔头筹”的工作目标。创作生产一台能够代表榆林文化水准兼时尚元素的优质产品,成为我市一张拿得出手、叫得响亮、走得出去的文化名片。在筹委会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陕北煤海艺术团创作排演了大型原创音乐剧《余子俊,并邀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大汉苏武》的主创团队,由当今中国歌剧和音乐剧的领军人物,著名舞台剧导演、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执导,邀请了国家歌舞剧院和陕西省歌舞剧院的顶级演员“唱主角”。




      作为明朝“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境内明长城的修建与完善,既是当年延绥镇行政中心北移的需要,更有赖于封疆一方的延绥巡抚、四川青神人余子俊对“三边”的督管,也正是因为余子俊不遗余力修边筑墙、增兵戍守、开市通商,使榆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雄踞西北的塞上重镇。余子俊在榆林“修边、移镇、凿峡”三大功绩功勋卓著,他一生“尽心边计”青史留名,对榆林的边防和民生贡献甚大。《余子俊》一剧可以让世世代代的榆林人缅怀这位尽心边计、忧国忧民的国家栋梁,更可以弘扬长城文化,传承长城精神。



      音乐剧《余子俊》最重要的特性是它身上体现的“榆林制造”。它写的是榆林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塑造的是榆林史册上有血有肉的人物,它以黄土大漠、奇山秀水为场景特征,以红石峡、镇北台、明长城、榆林老街等为时空特征,以陕北音乐文化元素为底蕴,加入时尚、流行音乐文化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总导演陈蔚这样评价《余子俊》的艺术创作三个特点:一是充分表现中国气派和东方气质。修长城的故事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不屈精神,呈现在舞台上后会有非常强烈的中国气派。故事中展现的以余子俊未收的文臣武将又是东方气质的最好体现。二充分结合边塞文化和榆林故事,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现,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时尚元素,通过综合艺术手段将它们结合,能引起观众强烈的艺术共鸣。并称这部作品会是陕西在音乐剧创作方面的一个突破,是榆林文化的一个创举。



      如何让历史题材创作真正成为有灵魂、有情怀、有生活、有力度的诚意表达,是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余子俊》有史实支撑,有创意指导,又经过了近一年紧锣密鼓的编创打磨后面世,方才成功体现了榆林当地各种风土人情,又利用丰富的剧情唤醒最光辉的人性内在。



      原创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市文广局局长刘仲平表示,唱响榆林主旋律,讲好榆林故事和弘扬榆林文化,是榆林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我市致力于打造精品文化工程,呕心沥血打造“榆林制造”原创文化产品。先后创作排演了《大漠红柳》、《陕北歌谣》、《山沟沟里的年轻人》、《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等多部精品剧目,让榆林的剧目能够生在榆林、走出全省、走红全国。《余子俊》的问世,让文化在榆林建设中的脉动更强劲,让榆林市民在文化建设中有着更多的获得感。




文/李苗苗


本期编辑 郝丽娜

注:本文转载自榆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榆林市工人文化宫揭牌,职工活动有了好去处!

上一篇: 沿黄观光路将实现全线WIFI覆盖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