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大地上的别样风景

2017-07-08    看榆林


退而不休奔忙公益事业的胡拖莲,从牧羊女到企业家的谢海琴,40年照顾四位公婆和瘫痪丈夫的好媳妇阮吊则,倾其所有创办留守儿童学校、为200多名失学儿童搭起筑梦舞台的农民校长马维帅,拿出全部存款植树造林的退休教师齐军祥……


好人,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方向;像一座高山,树立着标杆。几年来,我市先后有30名个人和1个团体入选“中国好人榜”。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却用自己的凡人善举彰显着人性温暖,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扶危济困,成为塞上最耀眼的“星”,让人们感受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触摸到了鲜活的价值观。





助人为乐筑仁爱




2014年,榆林市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杨钝的名字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因儿子意外失聪,与特殊教育结缘的她,38年来先后免费收训聋哑儿童和其他语障儿童1000多名。同样从事公益教育的还有靖边小伙屈玉渊,他用自己的经历,点燃了上万名学生学习英语、热爱生活和接受知识的热情。


“善事不分大小、贵贱。别人有难处,能帮一点是一点。”高利兵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一部分寄回家中,另一部分常年用来关爱帮助贫困家庭。


民营企业家方光玉热心公益事业,在“品德”教育上扎根,助力家乡公民道德建设。2013年,他主动提出每年出资100万元、10年累计出资1000万元,设立榆林市公民道德建设基金,用于榆林好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慰问帮扶等活动。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人的一生要学会吃两种东西,一是吃苦,二是吃亏。”“爱心香粥”发起人贺军说。2010年3月5日起,贺军每天早上给市民提供免费的白粥、馒头、小菜等爱心早餐,从未间断。累计送出爱心早餐800多万份,成本超过1000万元。


在贺军的带动下,“爱心香粥”组成了一个团队,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这里面包括许多孩子。他们有的将自己的零花钱积攒下来、买成米面送到爱心香粥发放点,有的利用周末闲暇志愿服务、爱心施粥。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构筑起德善榆林。这些“中国好人”演绎的百姓故事,是对仁者爱人最好的诠释。




孝老爱亲传美德




传家风、育栋梁的贺俊花是神木县人,从1999年开始,在家里自设“家庭奖学金”制度,连续实施18年。如今,贺俊花一家已形成“老人示范家风、子女继承家风、孙辈顺受家风、兄弟姐妹竞比家风”的良好氛围。受“家庭奖学金”的激励,这个大家庭里有4个研究生、10个本科毕业生。


贺俊花家庭只是榆林继承传统美德的一个缩影。


孝老爱亲,血脉相连。倾情照顾,倾心侍奉。照顾瘫痪公婆十五载,做老人心中“小棉袄”的蔡生莲;二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奉瘫痪卧床婆婆的好媳妇李彩玲;伺候生病婆婆、孝敬公公的艾克英……这孝悌心、孝悌行,浓于水,重如山,是德之本、教之始、善之先。


在万家灯火中,这些“好人”家里的那盏灯一定格外明亮。他们在生活里也许很少说“爱”这个字,有的甚至可能都没有说过,然而爱渗透在他们的生活里,点点滴滴,分分秒秒。“难道这些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每一个孝老爱亲的“中国好人”都曾被追问如何坚持下来,他们也总是这样回答。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他们会让我们想起生活当中,有那么多应该做的事情,而我们又做了多少?他们是孝老爱亲、传承美德的‘教科书’。”市文明办负责人希望这些“中国好人”,能够引领榆林孝老爱亲的好风尚。




诚实守信树标杆




诚实守信,人间正道。或秉持良知,童叟无欺;或践行承诺,终生不渝;或履约守信,欠债还钱。这老老实实的一日日、一年年,是善的选择,是善的坚守。


榆林爱心企业家张文堂就是一张诚信的名片。


以诚信做事、靠本事吃饭的张文堂,率榆林市文昌集团先后承建200多个工程项目,累计开发面积150万平方米,创建了80多个省、市级文明工地。张文堂致富不忘家乡人,用8年时间无偿投资4亿元,将榆阳区黄家圪公式村建成一流的现代化新农村,半数村民住上别墅,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万元。2013年,张文堂获得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榜”好人称号,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榆林人。


当一些人在为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而焦虑时,子洲县苗家坪镇大苗沟村人苗建军,宁亏百万也不让农民受损,展示了崭新的精神面貌;农村妇女姬春梅在丈夫去世后的7年多时间里,诚信偿还丈夫生前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用无声的坚持告诉我们什么是诚信、良知;用诚实赢得市场的贺聪明,始终把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铭记“图眼前的利,就是图财害命”;刘小燕为给公公看病,下跪凑够30万元手术费用,诚实守信,于2012年还清所有债务,并帮助村民致富


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本分,对一个社会来说是规则。当诚信遇到多变环境里的种种挑战时,就更加凸显出沉甸甸的分量。


见义勇为真本色


当不少人还在为“老人倒地后扶还是不扶”“见义勇为牺牲值不值得”等问题而争论不休时,张建华在黄河岸边奋不顾身营救溺水者,“呐喊哥”李治、肖有运团队为救女婴3分钟喊40次“让开”在闹市开辟救援通道,高拥军不顾个人安危灭火救人,80后郝瑞强勇斗歹徒,不幸被捅三刀,留下残疾,也从未后悔……


这桩桩件件是担当道义,匡扶正义,舍生取义。“中国好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用自己的生命照亮别人的生命,在榆林大地悄然拂遍一阵圣洁之风。


“每次上岸后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即便如此,任凤祥依然坚守在黄河边救人。在40年的船夫生涯里,他舍生忘死,累计从黄河里救出100多名落水者,救助500多名涉险群众脱离危险,免费接送过往黄河的病人600多人次。


随着年龄的增大,考虑到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任凤祥于2013年6月组建起“任凤祥志愿服务队”。任凤祥摆渡有条规矩,“救人不图报酬,接送病人免费”,为志愿服务队定下“服务社会、帮助他人、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服务理念。三年多来,“任凤祥志愿服务队”从黄河救起溺水者25名;先后免费接送300多名高考生,并提供食宿。


敬业奉献显情怀




敬业奉献,或肩负重大使命,作出突出贡献;或锲而不舍奋斗,业务技术精湛;或立足本职岗位,毕生默默奉献。这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写的都是吃苦耐劳的动人诗篇。


顾秀花在神华神东煤炭公司设备维修中心维修一厂女子车间工作。从事焊接行业26年,2003年以来她主要从事美国JOY公司综(连)采设备结构件的焊接修复及加工制作,解决了多项焊接修复技术难题。她的焊接手法被大家誉为“秀花焊”。


三十年如一日守护新生儿的榆林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主任李慧荣,带领团队开展颅内出血经颅微创穿刺抽血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培养等6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均填补我市儿科专业空白,11项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在米脂县麻土坪小学,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白治均37年坚守着这一隅育人之地;在横山区高圪垯村,杨增叶同样守望大山18年。他们都怀揣着“教书育人”的梦想,担负着“授业解惑”的使命,坚守着为国为民的情怀。



来源:榆林日报




一切由你开始

You Are The One



注:本文转载自看榆林,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微博传谣"榆林六中学生打死人" 发布者被拘留

上一篇: 榆林“四支队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