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五”不哭!眼泪等成功的时候再流

2017-07-04    中国之声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

发射任务失利


7月2日19时23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得到发射失利的消息后,一位航天人的朋友圈感动了无数人。她这样写道:“我们的航天人说:‘胜则举杯同庆,败亦并肩共抗。’他们说,现在不哭,眼泪等成功的时候再流。



中国航天事业风雨兼程60多年,殊为不易。我们一代代航天人为之付出很多,可歌可泣。


△700多位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长眠于东风革命烈士陵园。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中,他们离开了,生命的火焰化作太空永恒的星光。中国青年网记者卢冠琼 摄


在为这次发射任务失利遗憾痛惜的同时,我们更知中国航天梦并非一帆风顺。进军宇宙绝非易事,即使是像美国和欧洲,也难逃发射失败的意外。


美国“猎鹰-9”探索新技术饱受挫折


资料图: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现场


同样在研制初期遭受挫折的还有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运载火箭。这家得到美国航空航天局全力支持的私营太空公司要造出一款合格的火箭产品并不是问题,但当该公司意图挑战高难度的火箭回收技术时,依然频繁遭遇失败。


2015年1月10日,SpaceX公司发射的“猎鹰9”火箭首次回收尝试以失败告终,火箭在海上浮动平台硬着陆并损毁。此后类似尝试一再重演,到2015年4月14日,已经是第三次回收失败。“屋漏偏遭连夜雨”,2015年6月28日,原本稳定运行的“猎鹰9”火箭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时,火箭升空2分半钟后突然爆炸解体,携带约2500公斤补给的货舱也被炸毁。


但SpaceX公司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并不断修正暴露出的问题。转机出现在2015年12月22日,“猎鹰-9”的第一级首次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着陆,由此开启人类航天史上的新篇章。2016年4月,“猎鹰-9”又成功实现海上平台的第一级回收。此后“猎鹰-9”的成功回收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2017年6月23日,SpaceX公司再次成功完成最新的“猎鹰-9”回收。


欧洲“阿丽亚娜-5”曾遭遇空中爆炸


2005年2月11日,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阿丽亚娜5型-ECA火箭被运送到发射塔上。


欧洲“阿丽亚娜-5”运载火箭与中国长征五号的运载能力相似,也时常被拿出来进行性能对比。按计划,“胖五”需要等到第二次发射成功完成后才标志着工程研制收官,进入正式应用阶段。在“阿丽亚娜-5”研制的早期,它同样曾饱受发射失败的挫折,甚至空中爆炸。


上世纪90年代,欧洲率先研制出世界第一种“少级数、大直径”的大型运载火箭,这就是“阿丽亚娜-5”。它被欧洲寄予厚望,先后花费8年时间和80亿美元的研制费用,然而1996年6月4日,“阿丽亚娜-5”的第一次发射就遭遇失败。火箭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起飞约30秒后,4000米的高空中传来两声巨大的爆炸声并出现一团橘黄色的巨大火球,火箭碎块随后散落在直径约两公里的地面上。


事后调查显示,这次发射失败是由于控制火箭飞行的软件出现故障所导致的,这也被称为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软件故障事件。紧急升级软件后,“阿丽亚娜-5”第二次发射于1997年10月30日进行,虽然火箭成功点火升空,但因火箭发动机提前关闭,导致搭载的两颗模拟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直到1998年10月21日,“阿丽亚娜-5”的第三次发射才取得完全成功,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接下来“阿丽亚娜-5”的太空之旅也并未一帆风顺。2001年7月12日,“阿丽亚娜-5”的第10次发射、也是第7次商业发射中,由于上面级发动机不稳定燃烧导致搭载的两枚卫星未能入轨,发射宣告失败。但随着技术不断完善,“阿丽亚娜-5”也越来越稳定,2016年还创造70次连续成功发射的记录。


1996年2月1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一次国际商业卫星的发射,这也是我国的长征三号乙的首飞,这在当时原本是一次稳妥的发射,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出乎现场所有人意料之外。火箭起飞22秒以后姿态失控,满载燃料的火箭撞向距发射塔架1850米的山坡上……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门口,有这样一片空地。这里就是1996年长三乙首飞失利之后火箭坠落的地方。20年过去了,这里仍然像一块已经愈合的伤疤,记录着当天中国航天的失利,也记录着中国航天艰难的成长。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谈起这件往事,也是感慨万分:“我就连续问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从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思索,这是设计错误吗?还是制造缺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要赶快把原因查出来。”


为了这些为什么,龙乐豪和研制人员点着蜡烛开着应急灯,连夜开始寻求答案。有人说,龙乐豪在那一夜之间白了头。


龙乐豪院士回忆说:“应该说那一夜挺难煎熬的,工作就是数据、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一夜间急白了头,多少有点文学的夸张,说那个时候就更加加深了头发雪白的转变,这倒是真的。



这样煎熬的夜晚,研制团队经历了一个多月。最终,发射失利的原因水落实出:问题,出在一个焊点上。


“失败,就是差一点的成功,成功就是差一点的失败。”龙乐豪院士说,“这根导线如果再延长1500秒再坏,也就是25分钟左右,这一次发射是绝对的非常漂亮的、圆满的成功。很遗憾的是,它就差这么1500秒左右。”


涅槃重生的长三乙,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任务:

1997年8月和10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和亚太二号R卫星。

2013年12月2日凌晨1:30分,长三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


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


就像长三乙一样,发射失利,不会阻挡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脚步。20多年前,我们已经历了一次同样的痛,并及时汲取教训,跌倒后很快爬起来,迎来近年来的航天事业辉煌成就!


今天,我们的探月工程,我们的深空探测,我们的航天梦,正在稳步推进。每一次发射,都是坚实一步。顺利、成功,积累了经验,而失败、失利,须汲取教训。在某种意义上,失败、失利,也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步。


“胖五”发射任务失利,但是我们对中国航天没有失去信心!


网友得知消息纷纷出言安慰,砥砺中国航天“再接再厉!”


虽然心有遗憾,但是我们仍选择向呕心沥血、牺牲奉献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致敬,我们仍选择为中国航天事业加油。


以平常心对待航天失利


航天发射是众所周知的高风险事业,不仅火箭上数十万个零件都必须毫无瑕疵,而且火箭、发射场和测控等各系统的配合,更是要精准到千分之一秒。且不提人类航天技术尚不成熟的美苏争霸期间发生的航天事故,进入21世纪后,日本H-2A火箭、印度GLSV火箭、韩国“罗老”号火箭也都曾在研制中遭遇过发射失败。甚至连那些成熟的火箭型号,也无法避免发射失利。近年来俄罗斯引以为豪的“质子-M”运载火箭就曾接连遭遇厄运。


值得一提的是,要走向更远的太空,必须尝试以前未曾掌握的航天高科技。这必然会带来风险,但是值得的。未来航天发射还会有更多挑战和风险,我们应以平常心对待,这才是航天强国国民应有的理性心态。



对中国航天发射,过去我们关注,今天我们关注,明天我们更关注,更有信心!





来源:光明网综合自中国青年网微信、军报记者、中国科技网、环球网微信等

本期编辑:周文超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全省首个DRGs医疗费定额支付在榆林运行

上一篇: 中国有多安全?老外感触最深的竟是这件事……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