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系列评论之六: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下篇)

2017-06-21    榆林日报


点击上方
榆林日报
注我们!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


      2003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个转化”战略思路,榆林积极推进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时间上与鄂尔多斯基本相同。


      14年里,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国家大型企业的项目、省属企业的项目齐集榆林,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掀起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潮。大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的发展构想,在一批批重大煤电一体、煤制油、煤油气盐化工项目建成投运中成为现实,全国百强县、西部十强县应运而生。2014年GDP突破3000亿关口,总量稳居全省第二,纵观“十五”“十一五”时期,榆林在西部大开发版图中强势崛起,为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身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跨越谱写史篇,辉煌无可否认。但是横向与鄂尔多斯市、与东部百强县相比,无论从公有制的国企看,还是从非公有制的混合型企业、民营企业看,榆林的产业依然高度集中于能源化工领域。这是一个方面。


      曾经的名表、名包、豪车、豪宅、游艇、飞机,曾经的批发般买车、批发般买房、打飞的吃火锅、排着队出国,煤炭黄金期,那些少数暴富的榆林人,创造着一个个梦幻般的“神话”,似乎拥有煤矿就拥有了挖不完的财富。煤老板、煤贩子、暴发户,这些称呼让外地人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很难与现代企业家联系起来。少数人的奢靡“感染”了整个榆林,干部群众变得心态浮躁:发展就是那么简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在榆林得到奇异验证,那就是:物质上、路径上对资源的长期高度依赖转化成干部群众思想上、理念上对粗放发展方式的依赖。这是另一个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暴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联动,深刻影响到地处西北的榆林。经过几年的调整,一些积累的矛盾正在消化,但“煤价起不来榆林就没办法发展”的无奈、“煤价回升一切问题都好解决”的期盼、每平方公里地下埋藏着10亿元财富的自大,依旧是常规心态和习惯思维。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科技进步引领下的全球竞争会毫不留情地打击落伍者的意志和信心。谁还在旧梦中徘徊,谁还在原地傻傻地等,只能被激烈竞争的国际高铁甩得更远。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这个假设的背后,是贯彻中省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时,对榆林发展道路的深度思考;是在即将启动新的航程前,对榆林干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方面突出问题的深度思考。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体现的是面向全球的危机意识。金融危机传导产生的能化危机,已经给榆林上了“血色”却不“浪漫”的一课。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而且资源型城市对全球经济变化、技术革新反应高度敏感。比如页岩气、可燃冰,技术一经突破,很快引入实践应用,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考验”扑面而来。全球全国煤炭、石油市场价格的微小波动,榆林的“神经”随时都能捕捉。资源型城市发展有什么规律?如何借鉴国际国内同类城市发展经验、成功案例而少走弯路?如何通过理论引导、政策探索和社会实践成功跳出“资源诅咒”的陷阱?这都是榆林牢牢把握自己发展命运必须正确回答的“考题”。答好这些考题,需要全市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放视野中,共同增强“生于忧患”的危机意识。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体现的是重新定位的归零意识。纵向、横向的比较恰好对应了一个大课题,就是:经济新常态,榆林如何认识?如何适应?如何引领?处大事贵乎明而能断,临大势贵在顺而有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要“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新定位就是新起点,新起点需要新谋划。把中央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与榆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构架“四梁八柱”,做到用战略思路和系统思维抓重点带全局,提升发展水平,开启发展新境界,这就是在全国全省的大局中把握、谋划榆林,这就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如国家层面的七项规划覆盖榆林榆林被定位为国家级能化基地、国家级城市群、革命老区和脱贫攻坚重点发展区域,等等,就要认真对接,敏锐捕捉规划背后的政策红利和导向信息,把百姓期盼、地方愿望与中省全局发展结合起来。顺势有为,需要全市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谋划中,放弃“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体现的是加快追赶超越的责任意识。榆林南部六县,面积占全市国土22%,人口占38.1%;一产萎缩、二产基本空白、三产活不起来;在这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区域,全面小康社会要不要实现?这就是“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这一假设、这一问题的起源。如何推动中央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榆林具体化?如何推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追赶超越,既是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实践;既是对假设问题的回应,也是在寻找中省精神与榆林实际契合点,本质上就是对组织负责、对群众负责。实干担当,需要全市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协力作战中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体现的是敢于迎接挑战与竞争的超前意识。不落伍被甩,不落后被打,需要面对全球来思考榆林的发展,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力争能够紧跟大势,甚至领跑新趋势。市委部署的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就是主动对接国际国内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经验,通过学习借鉴,既培育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又把标准找到、树好。这样,才能做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更容易看清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更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依赖经验转变为依靠知识,更容易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从理论到实践、思路到规划、规划到项目,把每一个战略专题的整体谋划、发展思路和方向、发展目标和重点都研究透、搞清楚、弄明白,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自信、从容地迎接全球挑战、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是榆林“借梯登高”的路径选择。主动出击,需要全市干部群众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准备中展现“会当击水三千里”的使命感和豪迈气概。


      如果榆林没有资源怎么办?这个假命题,这种逆向思维,就是要警醒头脑,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对榆林发展进行更多的回顾思考、现实思考、前瞻思考。


文/俞平


本期编辑 郝丽娜

注:本文转载自榆林日报,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外出就餐不剩饭菜,你做到了吗?

上一篇: “追赶超越当先锋”——18名机关干部讲了他们的故事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