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建立“龙头企业+村集体+养殖户”新模式——子洲县三川口镇湖羊产业发展的调研

2020-03-21    子洲微讯



子洲县三川口镇总土地面积178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4万多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镇。2019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率先发展湖羊养殖产业,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全镇引进湖羊种羊7100多只,建成湖羊养殖村集体经济项目12个,发展湖羊养殖专业村6个、专业户1200余户,形成了“政府扶持推动、整村示范推进、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发展模式。

为什么要发展湖羊产业?

发展湖羊产业是畜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湖羊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肉羊品种,与传统白绒山羊和小尾寒羊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繁殖力高,一年生产2胎多,一胎产羔2—3只;生长发育快,出生5—6月龄,即可发情,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6月龄活重可达35公斤以上;育羔能力强,母羊泌乳期平均日产奶0.5—1.5公斤,生产羊羔健壮、成活率高;四是耐热、耐湿、耐寒,适应性强。

发展湖羊产业是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湖羊养殖产业短期可脱贫,长期可致富。2019年8月份,贫困户杜芳平7只3月龄羔羊卖了6400元,现在还有14只羔羊,可出售2.1万元左右,年湖羊养殖可获利2.7万多元,完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户李子付养殖湖羊26只,出售羔羊16只,获利2.08万元,现仍有3月龄羔羊45只,售价可达6.75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养殖湖羊可获利8.83万元。

发展湖羊产业是发展现代循环农业的需要。2019年以来,三川口镇确立了建设“黄芪特色小镇、湖羊养殖大镇、林果产业强镇”的三大目标。羊粪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可改善土质,防止板结,同时能提升作物品质。发展湖羊养殖业,不仅能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为发展黄芪、苹果、核桃等种植业提供充足、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循环发展。

发展湖羊产业是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需要。发展湖羊养殖产业,必须要实行以草定畜,广种紫花苜蓿、沙打旺等牧草和柠条、紫穗槐等灌木饲料,扩大人工种草面积,有利于提高林草覆盖率,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通过发展湖羊养殖产业,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建设成既是生态宜居的“绿水青山”,又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怎样发展湖羊产业?

在发展定位上,坚持抢占先机、立足长远。2019年4月份,三川口镇引进第一批湖羊种羊,目前全镇发展12个湖羊养殖村,1242户贫困户湖羊种羊全部配送到位,累计选调种羊7100余只,产羔1.4万多只。同时着眼长远,选调杜泊种羊162只、萨福克种羊46只,率先走出一条湖羊与杜泊、萨福克三元杂交的肉羊生产路径,为全市的肉羊养殖、杂交选育当好“先行者”。

在发展模式上,坚持一镇一业、联动发展。通过村集体湖羊养殖模式、整村推进养殖模式、贫困户养殖模式和山羊置换湖羊模式,全镇现已实施了12个村集体湖羊养殖项目;1242户贫困户养殖户和16户山羊置换湖羊养殖户,初步形成一镇一业适度规模发展格局,通过发挥村集体湖羊养殖场在饲养、防疫、销售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优势,让农民“抱团”应对市场,实现湖羊养殖业收益最大化。

在圈舍建设上,坚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结合湖羊适合圈养、毛稀绒少等特性和陕北地区冬季极端低温等实际情况,三川口镇从圈舍的选址、布局、面积、材料设备的选用以及湖羊分类建圈等方面多方论证、比较改进,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基本做到了降低成本、规范管理,为全镇湖羊养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引种调种上,坚持品质第一、检验为先。严格按照引种调种的有关规定,坚持从湖羊的原产地太湖流域引种调种,从品种、年龄、体重、体态、系谱等方面严格把关,确定选调种羊。同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对所选种羊全程进行检验,场地检疫证、运输检疫证、运载工具消毒证等证件必须齐全,引进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喂养措施,确保了引种调种的安全性。

在饲养管理上,坚持配方喂养,科学防疫。按照公母、大小、强弱以及不同生理阶段母羊分类饲养,把秸秆类、豆类、青贮类、人工混合饲料类,按照不同的比例实行配方喂养,做到精准精细饲养。坚持科学防疫,强制接种小反刍兽苗、羊痘苗、传染性胸膜肺炎苗、三联四防苗和口蹄疫苗等五种疫苗。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清理羊粪,保持通风保暖,扎实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同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系周占琴教授等畜牧兽医专家对全镇村集体负责人和广大养殖户进行了湖羊养殖技术培训,累计培训7场次1126人次,印发养殖小册子5200余份、制作养殖光盘150套,奠定了三川口镇发展湖羊养殖产业的技术基础。

在产业链建设上,坚持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在做大湖羊养殖产业规模的同时,三川口镇致力于湖羊养殖的上下游产业建设,新栽紫穗槐240亩,新种植柠条620亩、紫花苜蓿850亩,培育饲草加工企业和肉类加工企业各1个,引进年屠宰量25万只的肉羊屠宰加工企业1个,初步形成了“草、羊、肥、药、果”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湖羊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饲草资源短缺;饲养、防疫、管理技术比较落后;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面对当前湖羊养殖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加快基层年轻干部培养。注重从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中选拔村干部,添加新鲜力量,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和活力。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通过各类培训学习、外出参观等方式,教育基层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为民情怀,提高治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扩大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进一步挖掘潜力,坚持适地适草(灌),尽可能地利用道路两旁、河道两旁、梁峁沟岔等地块,广种紫花苜蓿、沙打旺、柠条、紫穗槐等传统牧草和灌木饲料。适度引进、更新牧草饲料品种。培育发展壮大饲草产业,鼓励种植大户和企业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牧草饲料,广泛采用现代化种植技术和机械设备,降低种植、采割和加工成本。

推广饲养、防疫、管理新技术。加大对广大养殖户科学饲养、科学防疫和科学管理的培训。大力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定期培训、跟班学习、网上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年轻、有文化、有干劲的养殖户进行重点培训,建设一支湖羊养殖的“土专家”队伍。从圈舍的选址、面积、布局和材料选用以及经济实用等多方面比较论证,建设适合本地的湖羊养殖圈舍,大力推广使用自动化、半自动化机械设备,降低养殖成本。

大力发展产业化,培育市场新业态。依托企业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饲草产业、肥料产业和屠宰分割冷库冷链运输等环节。成立湖羊养殖协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快手直播等新型传媒和销售手段,扩大宣传和影响力,开拓新市场发展新业态。以大型养殖企业为龙头,以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为支撑,以广大养殖户为基础,形成稳固的“龙头企业+村集体+养殖户”模式。

(据《榆林日报》,作者:拓明明)


注:本文转载自子洲微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百姓问政”工作答政不力,榆林多家单位和多名工作人员被通报…… 榆林日报 昨天

上一篇: 公告|府谷在线新功能上线啦!视频简历助你轻松找到好工作!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