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的中国高铁没有他造的这个东西可不行|那年我高考

2017-05-27    中国之声



今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四十周年

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

《那年我高考


用声音,致敬恢复高考40年

第六期

忻力,给高铁造“心脏”



戳音频,听更多精彩 


忻力:没有高考的话就有可能或者在当工人,那么也有可能跟我师兄一样去开工厂去赚点小钱。


1978年,21岁的忻力背着铺盖卷,从家乡宁波坐了5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位于峨眉山脚下的西南交通大学。他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岁月都将和火车的速度绑在一起。


绿皮车,窗子打开的,夏天风一吹挺凉快的。风一吹,那前面是蒸汽头,一吹灰全吹进来了,下车脸都是灰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灰头土脸的小小少年就是中国中车株洲所的首席设计师忻力。



为圆高考梦 成后进典型



1973年高中毕业的忻力进入一家塑料厂做工人,乡下的生活平静而安定,在那里,有一个人的身影改变了他的选择,“有一个工程师,戴着个眼镜,夹着个破饭盒,当时他在工人当中威望很高。我就崇拜技术,当初就想自己应该去当个工程师。”


在那个年代,梦想显得那么遥远和奢侈,忻力从一名小学徒变成了模具工人。当他决定就这样在乡办企业干下去的时候,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忻力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什么都没有复习就去考了一下,结果我记得第一题是通分我都不晓得通,通分都错了。”


这一次,忻力没能成为77级27万名大学生当中的一个,他落榜了。当1978年春天来临,他再一次选择奔赴高考的考场。


图为忻力接受记者冯烁的采访


那时,全厂只有他一人报考备考,他被视为异类,厂里开会时,领导时不时就把他当后进典型批评一通,就连当小学老师的母亲也不看好儿子,“我母亲说考不上,基础太差了,因为我母亲是小学教师。当时我知道她也有点激将法,因为我这人也有点逆反,他说考不上我偏要去好好干,我觉得我好斗,我要去斗一斗。”


没有像样的教材和辅导资料,忻力就管姨妈借来高中的课本,为了能充分准备英语考试,忻力揣着工资跑到宁波市百货商店买了一台30多块钱的收音机,每天收听电台的英语教学节目。


直到现在,忻力还记得那时候学习的英文单词,“每天都有,每天固定时段,晚上大概八九点钟。备考很用功,脑子在想那些题,会考哪些东西,就是好像钻进去出不来那种感觉。”


这一年,忻力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张印着蓝色格子的印刷纸寄到了他的手里,“那个是木头房子,老式的那种房子,二层楼。我在楼上,我外婆在楼下,然后她拿到一封信,她告诉我来信了,那我估计是这个录取通知书到了,我很高兴,这楼梯拌了我,我就往下跳,没有一节节走下来就跳下来的。”


1978年10月,忻力脱下工装走进坐落在峨眉山脚下的西南交通大学,“每天就吃完晚饭赶紧上教室,然后上了教室以后后来就发觉到八点钟,很多同学陆陆续续来了,教室里又很吵,那时候我发现寝室的同学都上教室去了,寝室很安静,八点多钟要背起书包回到寝室复习、学习。”



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垄断



忻力从小就很安静,说话也不紧不慢,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骨子里有股子韧劲儿。大学毕业后,忻力被分配到株洲研究所从事变流器研发,特别是核心部件IGBT。


然而这项技术诞生30多年来,一直被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把控,直到1995年忻力开始研发,“IGBT应用技术我们完全是自己可以说这种大功率我们是第一家,第一家给中国国内供货。刚开始搞的时候,晚上都是通宵的,人都有点坚持不住,实验人员他们是三班倒,但是技术人员一下子人不够,那我的徒弟们,他们晚上手机都是开着。”



2014年6月,我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8英寸IGBT芯片成功下线,忻力说,我们终于打破了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从此中国高铁不再被别人牵着走,而是可以自主自由地跑。


列车高速奔跑的动力来自电力,而IGBT正是对复杂电力系统进行控制的芯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生产的芯片正是高铁机车的心脏。



为了让中国高铁更快更安全地奔驰,忻力和他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断突破高铁的速度极限。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IGBT生产线只有两条,其中一条就在中车株洲所。忻力说,“现在这个应该说是从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在我的调速范围更广了,调速性能更好了,车子能够跑的快了。


图为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超过420公里的时速在即将投入运营的郑旭高铁线上交会而过,相对速度超过840公里,交会全程不超过2秒钟


从时速80公里的蒸汽火车、到自主开发时速38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再到速度每小时600公里的实验机车组,中国高铁的速度不断被刷新的同时,也改变着这个世界的空间距离。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一句潇洒的口头禅,而是一种再寻常不过的生活方式。


2015年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华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如果没有高考,他们将会怎样?




  

本期主创:

策划:蔡小林

编审:任捷

记者:冯烁、郭淼、姜文婧

播讲:聂长悦

制作:王敏

视频江晓晨、武司宇

新媒体:栾红、周文超

▼用声音致敬恢复高考四十年


爱情,让罗中立搭上了高考末班车|那年我高考

孤独赴考,全村人都曾等着看他笑话|那年我高考

刘震云:如果没有高考,我可能会在北京工地上搬砖

我们离少年国民偶像差了几届高考?丨那年我高考

张嘉振:我为什么要回国造中国大飞机?|那年我高考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之声,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榆绥高速35辆车故意遮挡号牌 或面临罚200元扣12分处罚

上一篇: 曝光 | 府谷的亲们注意,这些粽子不合格!快来看看你家餐桌上有没有!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