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郝景芳:AI缺乏从0到1创造力,人类想胜出只有走心和创新

2017-12-31    BiaNews


12月15日,2017 WeMedia第四届中国自媒体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X”为主题,意见领袖、行业精英、国内知名媒体、自媒体大咖大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趋势,共同展望未来互联网风云变幻。


参会的企业领袖覆盖新零售、新消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商业时代的潮流领域,既有成功转型的老牌巨头,更有乘势而上的新生力量,各行业精英共同描绘出未来的蓝图。


凭借《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的科幻作家、童行计划发起人郝景芳,作为本次大会嘉宾,出席了大会的演讲分享环节,并分享了她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如何影响时代科技和自媒体发展的分析与畅想。


 

AI做不到从0到1的去创造

未来AI仍是工具性质


随着技术发展,AI应用领域的确会越来越多,边界越来越宽,但目前阶段也仍存在弱点,AI现在几大主要发展领域是在图象处理、语言处理、数据处理、机器自动化中,体现在大数据、机器学习的应用。


郝景芳认为,AI尚难以做到的事情,是拥有人类这样的世界观、自我观、他人观、创造力。因为人工智能并没在物理世界里面真正生存的经验,不理解人类创作真正具有复杂情感和逻辑的情节性内容。


并且,目前的AI处于算法、智能网络阶段,还不能跨领域学习,比如学习了音乐的数据会作曲,再去学习绘画,就会忘记了音乐如何创作。 


同时,AI 缺乏他人观,缺乏社交生活带来对社会情感的理解,也缺乏推己及人的能力,无法回答深刻的关于他人、社会的问题。


AI还缺乏真正的创造力。它可以用大数据学习,然后根据规律创作,但不能发自内心去抽象、发散,做出真正0到1的创新过程。


AI没有情绪系统,缺乏独立意识。郝景芳认为,人工智能在未来仍然是一种工具性质,并不能真正去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人类如何胜出:唯有真正走心和创新


但人工智能已能进行越来越多的工作,它能很容易学会重复性的体力、脑力劳动甚至所有规则明确领域内的脑力、体力劳动,甚至学得比人类好,能成为一个狭窄领域里面的专家,这给每个人提出了挑战,


那么未来人类如何胜出?郝景芳认为,唯有真正走心和创新是无可取代的。人类要真正深入对他人、对自我的理解,深入人的潜意识、心理世界,走向外面、宇宙空间,理解周遭世界,深刻地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律。这些走心的过程的创造是人工智能很难做到的。


在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理解宇宙尽头。从0到1创新,永远去开拓新的形式、疆域、边界、内容,不按套路、常规出牌,去创造一些令人感到美好的形式,这也是人类的优势和能力。


郝景芳表示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一种思维习惯,当一个人习惯对生活提问题、发现生活的本质、理解生活的为什么,就有可能做出走心和全新的创造。

 

以下为郝景芳演讲全文: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点我关于自媒体、新媒体的问题,我今天不会太多讲我自己的项目,而是更多去考虑一下未来。大会主办方希望我讲讲关于人工智能未来能做些什么,它会怎样影响到整个时代科技发展、自媒体发展。我更多从理论上去讲一讲,最后提到一点点我自己在做的项目。

    

AI技术的应用展望,其实在座都是科技领域中的大咖,可能比我更熟悉,AI在未来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现在经常会讨论,未来AI会不会取代人类?首先我们要知道,未来AI能做什么。其实AI现在几大主要发展领域是在图象处理、语言处理、数据处理、机器自动化这几个大的领域,AI最近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首先大数据,其次是机器学习,其中又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代表,它能保证人工智能只要给它明确的规则范围里面的数据,它就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最近我们已经听到医疗机器人在成都坐镇诊断癌症。图象识别以及医疗图象识别系统,让人工智能从海量的医疗数据终学习如何判断癌症的出现。类似这样的应用最近几年都有凸现,图象识别领域进入了方方面面,包括面孔识别、表情识别、癌症画面的照片识别等等,未来可能进入到一些安保领域或者医疗领域。


语言处理我们都很熟悉,最近的语音问答、语音识别有翻译等等。数据处理其实最近知道在金融、交通运输、销售物流优化里面,人工智能都可以从大数据终得到非常多的信息去取代人对它做出的分析。


最后是更加偏重体力机器自动化,工厂、交通运输、勘探以及一些军事任务还有分捡工作大量用自动化的流水线,已经不再需要人力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更智能地去进行体力劳动,也可以更智能地去进行脑力劳动,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人工智能做得很出色。

    

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在几个方向影响到科技经济生活,第一,感知识别。刚才我们说过的,它在语言、声音、图象等等方向的识别会改善绘画系统,能让个人助理更多进入工作和家庭,在这方面的识别能力如果应用到新媒体领域会是怎样的?可能未来会有更多的自动答录客服,会有更多的自动识别出用户的很多应用。这样的话可以让个人助理或者个人助手或者类似于个人客服这样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行业的各个角落里面。

    

其次,系统自动化,这是公司内部层面的。系统自动化的应用领域比想象大的多,不止是一条流水线可能因为人工智能而得到改善,还有很多时候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甚至公司的决策过程都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得到优化,类似于当我得到的用户反馈数据是什么样的情况,我接下来就推什么样的内容,再得到用户的反馈数据是怎样的,再改善我的产品,也许接下来这个过程都可以让人工智能来实现。

    

第三,改变行业进程。更多是企业之间整个行业的,我们知道像人工智能推送新闻、推送广告,其实就已经改变了整个广告业新闻业的发展进程。现在我们都开始越来越提到精准,提到智能推送,未来会促使整个行业朝这个方向发展。

    

第四,智能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整个互联网也许未来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多的云端计算,越来越多的连通,当这些大数据都出现的时候,也许不止是一个平台,可以有智能推送,甚至也许全网都会出现某些媒体、某些内容、某些产品的智能推送。

    

互联网的整体智能化会是未来很长久的一个发展方向,也许我们离那天还比较远,但是一个云端的AI,整个互联网层面的计算,意中超级智能的出现,其实对我们整个生态会有很大的影响。到那时候也许每一个自媒体在智能互联网上都会被智能互联网推送到你合适的用户面前,它解决了整个网端的跨平台问题。我自己还是蛮期待到那样一个时候,我们在一个智能互联网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媒体,我们如何去抵达与我们心有灵犀的人的面前。

    

我们还有机器人这一端,这一端虽然跟媒体连接不是特别紧,但是会和我们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联系比较紧。未来可能每个终端设备都会成为一种智能设备,而那个时候我们的媒体出现的地方会越来越久,也许会出现在冰箱上,也许会出现在枕头旁,未来可以给每一个自媒体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似乎可以进入每一个领域做每一项工作,现在细节性讨论其中一些非常令人关注的领域。人工智能是不是可以创作?我们经常听说,人工智能只能做标准流程化的工作,不能像人类创作,人工智能可以创作,不能创作所有的东西,但是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创作。


最近有人工智能写诗机器人,写得非常好,现在已经拥有了人工智能画画机器人、作曲机器人等等,人工智能写新闻稿的机器人已经用到很多主流媒体的新闻稿写作里面。《华尔街日报》的日常新闻稿已经是人工智能来写作的。


人工智能是如何创作的?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是大数据学习,学习很多传统上我们认为比较出色的诗作或者新闻稿件,有哪几个部分哪些要素,哪些元素和哪些元素之间的连接是惯例,哪些语序如此,也用同音的原理去学习画家的作品,学习音乐家的创作风格。


前几天在IBM听到一个人工智能作曲加上音乐制作人的创作,人工智能研究了全网广泛被大家收听的各种各样的曲子,他会知道大家点赞多的是哪些曲子,那些曲子有什么样的特征,旋律有什么样的特征,哪些旋律片断出现的比较多,知道大家此时更喜欢的曲子是什么风格,他判断出是悲伤的风格,所以就按照这样的风格去组合这些元素作曲,最后再由作曲家进行整合优化。


我们听过那首曲子,中规中矩,听不出来什么个性,非常好听。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学习,通过模仿其实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做很多创作。


机器设计的软件可以迅速一秒钟给你出上万幅海报设计稿件,只需要在里面进行挑选,机器制作电影的预告片是怎么做的?我们也是在IBM研究院看到一只预告片,也是去学习以往经典恐怖片的预告片怎么做,什么样的气氛元素多少比例的人物特写、人物对话,记住一些规律的元素,最后在成片剪出来十几个这样的元素片断,再由人类剪辑师剪辑在一起,往常需要一个团队一个月制作,但是人工智能花了24小时不到完成一个预告片。


我们看到的预告片和经常看到的通常的预告片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机器沟通也可以做,天猫双11的客服60%是机器人,据说明年要达到90%的机器人客服沟通。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创作技术的普及,自媒体制作这些内容的门槛会越来越低,很多自媒体可以自己生产海报,自己生成音乐,自己生成短片,可以自己去生成很多很多的内容。能够让大家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了人工智能助手的帮助,它的成本可能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它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预警,一旦一个东西的门槛降低,它变得容易,那么也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拿它做出东西来,甚至人工智能自己生产很多内容。我们的竞争力在哪里?我们在座的创作又有什么地方可以胜出?给了我们一些更大的挑战。


AI尚难以做到的事情,世界观、自我观、他人观、创造力。它还是缺乏常识,人工智能的缺乏常识在于它其实并没有在我们物理世界里面真正生存的经验,以至于它看到一个图象中有石头、桌子、鸡蛋,不知道这些事物的物理性质,也不知道鸡蛋可以放到石头上,石头不可以放到鸡蛋上,简单的物理常识其实它不知道。以至于它在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变化,在理解我们人与人之间一些情景的时候,它其实并不能够真正去理解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每个人跟每个人的原因、理由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让它写诗容易,创作真正具有复杂情感和逻辑的情节性内容是不容易的,它并不理解。

    

你可以让一个智能网络去学习一个领域里面的数据,但是它并不能够跨领域进行学习,学习了音乐的数据,会了作曲,一旦同一个网络再去学习绘画,就忘记了音乐如何创作。不像人类,当人类的一个艺术大师、经济学大师、科技大师总是触类旁通把很多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有远景大局观的判断,但是人工智能不行,只学习到狭窄领域的技能。我们人可以靠常识世界观战胜它。

    

AI没有情绪系统,没有情绪反应,缺乏独立意识。在现在的人工智能程序里面它不可能对它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进行选择,并不会跟程序员讨论,我现在不想做作曲,我想下围棋,缺乏自我意识,缺乏自我选择的能力,人工智能在未来仍然是一种工具性质,并不能真正去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缺乏他人观,缺乏社交生活带来对社会情感的理解,也缺乏推己及人的能力,它看不清自己无法理解自己,因此很难拿自己在这个情景中的反应去推导他人。人工智能跟人进行一般性的常规性的客服对话聊天可以做得到,当我们继续进行深入,希望能够深入一个人走心,能够理解这个人的情境,理解这个人的人生这样一种真正深刻的理解和分析的时候,人工智能是做不到的。当你问他普鲁斯特问卷的时候,人工智能无法回答这么深刻关于他人、社会的问题。


人工智能缺乏真正的创造力。人工智能可以学习梵高所有的绘画,用大数据学习的方法很快模仿梵高的绘画,这不是真正人类艺术家的创作方式,没有一个艺术家靠模仿他人风格来树立自己的地位。


每个艺术家都希望自己做的是与众不同的从0到1全新的创作,而这种从无到有的创造,科学从无到有的创造都需要两件事,一个是抽象思维,抽象理解你的情感,理解你观察到的世界,抽象去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理解这个世界变化的规律,以及发散思维,我们从一个感受联想到很多与之相似的其它领域的感受。


这两点人工智能不具备,人工智能可以用大数据学习什么是好作品的规律按一般套路创作,但是不能发自内心去抽象、发散,做出真正0到1的创新过程。这些领域是人类独特的思维能到达的领域,也是未来人类想做出比机器制作的作品高一个层次所必须有的。


当人工智能可以非常廉价大批量制作很多内容的时候,人类如何自处?人类如何胜处?唯有真正走心和创新是无可取代的。我们真正深入对他人的理解,对自我的理解,深入人的潜意识,深入到人的心理世界,我们走向外面,我们走入宇宙空间,我们理解周遭的世界,深刻地理解人与人的关系,这个社会规律。所有这些理解,这些走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创造是人工智能很难做得到的。


另外从0到1的创新,我们永远去开拓新的形式,开拓新的疆域,开拓新的边界,开拓所有新的内容,不按套路出牌,不按常规出牌,我们去创造一些令人感到美好的形式,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和能力。在AI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理解宇宙尽头。


我今年有一本书《人之彼岸》,写这本书的目的希望在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一种自我认知,人工智能在人的彼岸,通过遥望对岸的人工智能,我们更应该得到对此岸自身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发起童行计划,针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挑战所进行的儿童教育项目,当我们发现人工智能已经能进行越来越多的工作,重复性的体力劳动、重复性的脑力劳动甚至是所有规则明确领域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容易学会,而且学得比我们还好,而且能够成为任何一个狭窄领域里面的专家,给我们每个人提出了挑战,尤其是现在开始进入学习系统的孩子们,当他们长大的时候毫无疑问会面临一个和人工智能共同携手相处甚至是和人工智能相竞争的时代。


通识启蒙、创造性思维,给孩子打下一个宽广的知识基础,让孩子有一个全景大局观。让孩子站得越高,基础越丰富,将来做出明智选择的可能性就更大。另外,宽广的知识基础,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路比较自由,我们不知道20年以后什么是最有用的,什么是当时流行的,与其现在给他选择一颗有用的知识,不如我们给他打一个宽的基础,到那时候让他有选择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其实是一种思维习惯,你在看到任何一个知识片断的时候,都会去想,他从哪儿来,他会如何变化,他是什么性质的,为什么会如此。所有的这些问题其实是创造的来源,当你习惯对这个生活提问题,当你习惯发现生活的本质,习惯理解生活的为什么,那么你真的有可能去做出那些走心的和全新的创造。


在未来的时代,其实真的每个人都是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里面的独特的闪亮的星。这种情况下,个性和综合能力就会非常非常重要,一个人可能需要触类旁通知道很多事情,有很强的综合创新能力,才能使得自媒体会更加闪闪发光。

   

这是我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AI时代的共享教育童行计划,希望在未来可以跟大家分享更多的内容。我们的教育计划本身是通过自媒体在进行发布,不管是微信公众号还是微博,搜索童行计划都可以找到我们的内容。我们觉得这是一个给法个人都提供机会的时代。只要有好的内容,一定能找到跟你有共同理念的人。对这个时代我们充满乐观,对下一个时代,我们也做好了准备。

    

谢谢大家!


 

——寻求报道合作——

联系微信: wemedia007




注:本文转载自BiaNews,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下一篇: 2017年终盘点:90后00后创业者今何在?

上一篇: 府谷人注意啦!榆林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未来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降8°以上!

推荐公众号

pix pix pix

免责

本站所有内容收集自微信公众号,文章内都有明确标记文章来源。本站只做转载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付责,如发现有争议文章请发送链接到站长邮箱mail@lxwm.net。我们会在收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关于

本站收集微信公众号内的文章,并整理发布,旨在为读者提供手机以外的公众号文章查询阅读平台。